查看原文
其他

少年儿童都是哲学家

挂挂釉 露脚脖儿 2021-03-25


上礼拜带着孩子在公园溜达,走累了坐在路边的休息椅上歇脚。旁边的椅子上坐着一家三口边吃零食边聊天。

爸爸问:“你现在跳绳一分钟能跳多少了?”

儿子:“一百多个。”

爸爸:“一百多个是一百多少个?一百零一和一百九十九差远了。”

儿子:“一百一十多个。”

爸爸:“我跟你这么大的时候我一分钟得跳一百五。”

儿子:“我们班有一个女生能跳一百八。”

爸爸:“她是练跳绳的吗?”

儿子:“不是。”

爸爸:“我就没见过一年级一分钟能跳一百八,那不可能!”

儿子说:“没见过不等于不存在。”

没见过不等于不存在,中国互喷的成年网民里至少有一大半已经不具备这个意识了。

我去接我儿子下课,听到有两个家长聊天。

“现在的小学生身体都不成,一个个胖的,蠢的,真不如咱们小时候灵活。”

“可不是吗,咱小时候登高爬低跟玩儿似的,现在他们跑几步都费劲。瞅着着急。”

我们跟我儿子说:“说得有点夸张吧。”

他说:“嗯,夸张了。我们班灵活的同学多了。”

我说:“那你生气吗?要我我就不服。”

他说:“嗨,我没什么生气的,他们又没有说我,我也不是他们说那种人,我干嘛要主动上去不服气。”

最近一位女性单口喜剧演员笑话里的一些吐槽在社交网络里产生了巨大反应,充分说明了这个自觉性并不是所有成年人都具备的。

过年我儿子收了几笔压岁钱,他留了一些,但只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剩余的钱他交给了我们。

我逗他说:“你这是让我帮你存着还是就算给我了?”

他说:“存着也成,给你也无所谓。”

我说:“哦?这么大方?钱就这么给我,不心疼啊?”

他说:“还成吧。”

我想现在的孩子大多不太缺钱,造成他们理财观念不太足。我决定试试启发一下。

我说:“其实你可以做一些储蓄。你知道什么是储蓄吗?”

他想了想说:“我知道什么是储蓄。”

我:“那你为什么不?”

他:“可能今后我会觉得钱越多越好吧,但是我现在只留下我觉得可以掌握的,因为我知道自己现在喜欢的东西能花多少钱。”

“如果把所有的钱都留下来,那我就会忍不住去想着怎么把它花出去,然后我就可能去关注起那些其实没那么喜欢的,或者没那么需要的东西,只是因为我能买得起,然后我还可能去想怎么能有更多的钱,总这么想,我可能会离真正喜欢的东西越来越远,那这些钱对我来说就是负担了。”

是我小看他了。

对于成年人来说,钱是如此,而诸如钱财一样的其它乱我心者而产生的贪念,亦可说通。

我儿子发量极多且发质很硬,导致他的发型总会保持一种相当不羁的状态。他在学校里会参加一些少先队大队活动,曾经是多年篮球队队员,又负责广播,所以“人脉很广”,认识很多大小孩子。

有一次在跟其他家长聊天的时候,人家告诉我,我儿子在其他年级的孩子中也是知名度很高的“滋毛学长”了。

我回家跟他说了这事,并向他建议说:“要不然咱们把头发剪短了,那样你发型就不会经常跟炸了窝一样了。”

他说:“用不着。”

我说:“别人总是会注意你的头发没关系吗?”

他:“没关系。”

我:“可是我觉得你时间久了可能就有关系了。”

他:“我觉得我不应该因为别人觉得我有没有关系而觉得我有没有关系。”

捋清楚这句俄罗斯套娃一样的话中的逻辑关系后,我深感震惊,陷入思考。

昨天白天搬了一天家,晚上写东西写累了,就靠在沙发上休息会,没想到竟然睡着了,睡的很沉,再睁眼的时候已经是凌晨一点半,孩子们早就都睡下了。

我起来收拾东西,发现我电脑键盘上贴着两张纸条。

一张是我儿子写的,一张是我女儿写的。一个劝我早睡,一个提醒我喝椰子水。两人都保持了一贯的风格:我儿子没个正形,我女儿pq不分。
第二天早晨,我问我女儿:“你怎么不叫醒爸爸呢?
女儿:“因为你在睡觉。”
我:“你提醒爸爸喝水是为了我身体好啊,叫醒我也不会不高兴。”
我女儿说:“可是我觉得就算是要对别人好也不能随便打扰他。”
醍醐灌顶,所有以“都是为你好”为名义而搞情感绑架和批判孩子的家长们都应该自省一下。
有一天晚饭时我女儿跟我说了她在学校的事,大体上是一个同学未经允许破坏了她的物品。我问她最后怎么解决的,她说:“老师让他在班里道歉了,他跟我说了对不起,我原谅了他。”
我想到了一些事,在成年人的世界里,我们总是被迫原谅别人。在某种场合下,在某些斡旋中,我们必须做出“大度”的样子,以原谅的姿态把那些事情吃下去。
所以我说:“如果你心里不原谅他,你就不用原谅他。你只需要按照你自己的意愿就可以。”
她说:“我就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原谅他的。我原谅了他,我就可以不用一直想着这些事,我也不会因为每次看见他就生气。”
为了自己而原谅别人,这是一种极具智慧的心理,有多少人为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执念而把自己困在死路里。
刚上小学那会儿,我女儿总是莫名其妙丢东西,不是橡皮没了,就是尺子丢了,问她有可能丢在哪了,她就说她自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发生次数多了,我就有点担心。
我问她:“你东西丢那么频繁,自己又不知道为什么,是有人借你的文具用吗?”
她说:“没有。”
我:“那有人拿你的文具吗?”
她:“没有。”
我:“有人欺负你吗?”
她:“没有。你为什么觉得有人欺负我?”
我:“因为你并不一个性格很强势的孩子。”
她:“什么叫强势?”
我:“就是比较厉害,敢说话敢反抗。”
她:“哦。人并不一定要让他的厉害被人看出来。我可以偷偷厉害。”
我:“嗯,确实是可以。”
她:“所以你也不用因为看不出我厉害在没有人欺负我的时候就害怕有人欺负我。如果有人欺负我,我会告诉你。”有多少焦虑来自于现实没发生而脑补发生的,值得思考。
我给我女儿讲了一个故事,她很喜欢听,要求我再讲一遍。我再次讲了一遍后,她又要求我讲一遍。
我说:“再讲可就没有意思了。”
她说:“我觉得还是有意思。”
我:“喜欢的事儿也禁不住这么重复干。”
她说:“喜欢的事儿才会多多重复干,能忍住的肯定是没那么喜欢的事。”
我说:“好吧,但是总是重复这件事会让你很快就不再喜欢它了,多么可惜啊。”
她:“不会的,我不会因为做很多次喜欢的事觉得可惜的。”
我:“嗯,有道理。”
她:“所以今天才要趁着我还喜欢继续讲,因为也许我明天就不喜欢了,如果今天还没有听够明天又不喜欢了,这才是最可惜的。”很多事情留着留着舍不得做,留到最后,没意思了。
这学期开学前我问我女儿:“开学了,开心吗?”
她说:“不开心。”
我:“为什么呢?我和你妈还挺开心的。”
她:“我们能让你们开心的事,我们肯定不开心。”
我建议做家长的都可以用这句话去审视一下自己的开心和孩子的开心是否统一,定期盘点一下初心剩余度,就算无法改变的、必须坚持、不可放任的,也可以换换态度去沟通。
有时候不能不承认,少年儿童都是哲学家。他们能保持最清醒头脑,把问题看透彻,一针见血,单刀直入,毫不留情,直指真相,不像成年人,被生活锤炼得忘了本心,把虚伪当作智慧,把圆滑看成本事,把面子当尊严,把岁数当资历,把贪欲当追求,把束缚当给予。所以如果有人说,他一定比孩子懂得多,我是不信的——我不但不信,倘若他们还要因此而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我还要瞧不起他们了。
最近为了装修房子耗费心神,在设计方面跟我爱人和设计师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各种解决方案,耗费心神在如何在美观上实用达到平衡,怎么样让功能性和舒适度获得最大匹配。这段时间里,满脑子都是搬家装修的事,平时得空下来也都是在看相关的内容,看大量图,复古、原木、莫兰迪,参考各种设计理念和元素。
我认为在房间具体设计上,是需要充分征求使用者自己意见的,于是前几天我拿着一张儿童房的图问我女儿:“闺女,这样的房间你喜欢吗?”
她看了一眼说:“喜欢。”
我换了一张图:“那这样的呢”
她又说:“喜欢。”
我又换了一张,她还是说喜欢。
我说:“这三间可是完全不同风格,爸爸还是希望你认真想一想。”
她说:“我认真想了。”
我:“认真想了后三间都喜欢吗?”
她:“对,我一想到是我们全家一起在这些的房子里做想做的事,我就都喜欢了。”
听她这句话时,我突然被点醒了。孩子关注的点往往更单纯但却更贴近事物本质:让家舒适温馨最重要的元素,是人啊。
想到这里,心生感触,我跟我女儿说:“爸爸明白了,到时候爸爸一定陪你一起做你想做的事,在我们的新家里!”
她兴奋地说:“真的吗?”
我说:“真的!”
我看着她眼里闪过的光,感受到了为人父母的意义。
然后她说:“太好了,那咱们一起往墙上画画!”
我当时脑子闪现了一些画面的:
“不   行!
对原创的转发就是对原创的最大保护
如果您不希望错过文章,就星标、点赞、在看和留言吧。
如果你喜欢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你可能还想看:
当代少年儿童写作文能有多糊弄
中年男子的崩溃,从女儿给他介绍幼儿园男朋友开始
成年人不要老瞎XX灵机一动和转念一想
挨撅,当代家长必备技能
人不挨揍枉少年
情人节最浪漫的礼物,莫过于爱人镜头中的自(shǎ)己(mào)
每一位养女儿的老父亲,都逃不开人格分裂的命运
一个面具带来的惨案
回家别告诉你妈
我要回家告诉我妈
你妈盖好,便是晴天
有了二胎的父母,都成了社会人儿。
转发或“在看”都是瓷

   关注二姐夫,生活更神叨 
点赞是一种态度,在看是一种认可,转发是一种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